
消息內容
主題 | 經濟日報專欄:善用定期壽險產品 建充足保障 減財政負擔 |
內容 | 談及投保,有些人會認為自己的經濟能力有限,難以負擔高昂的保費,應該等到收入提升及穩定後才選購相關產品。可是,他們沒有想過如果在投保前不幸患病或身故,在沒有保障之下會對自己及家人造成更沉重的經濟打擊。事實上,投保費用乃豐儉由人,部分定期保險產品的保費較低,並可為投保人帶來充足保障。 以定期壽險(Term Life Insurance)為例,它是其中一種人壽保險產品,如受保人在投保期內不幸離世,其保單受益人可獲一筆過保額賠償。定期壽險的特點是不含儲蓄或投資成份,退保時不能取回任何現金,但與相同賠償額的人壽保險相比,其保費卻便宜得多,槓桿比率更大。 保費相宜可減財政壓力 定期壽險有不同年期的選項,投保人可選擇每年續保,或5年續保,甚或投保10年、20年或30年。保險公司會因應投保人的年齡及投保年期等因素作為保費計算指標。一般而言,年紀愈小或投保年期愈短,保費也愈便宜,甚至每月僅需一百多港元,已可購買過百萬保額的定期壽險。 如此一來,即使是初出茅廬的年輕人也可用較低保費買到充足保障,發揮槓桿效用,並減輕其財政負擔。至於部分經濟負擔較大的家庭,或難以支付終身或儲蓄壽險的保費,也可選擇定期壽險尋求所需的保障。 按需要選定保險組合 此外,一些身負債務如有按揭負擔人士,亦可選購如按揭定期壽險來獲取額外保障。舉個例子,假設置業人士購買了價值1,000萬港元的物業單位,需要向銀行申請500萬港元按揭貸款,此時便可購買一份保額500萬港元的按揭定期壽險。一旦投保人在供款期間身故,將可獲得足以全數支付按揭貸款金額的賠償,使其家人不用為供樓而承受沉重的經濟壓力。 不過,大部份定期壽險不能作終身保障,而當投保期完結亦不會獲得賠償或取回任何現金。因此,投保人可按個人需要與能力,以定期壽險、終身及儲蓄壽險作保險產品組合,發揮最大保障效能。如有疑問,大家可請教專業的保險理財顧問,他們會細心了解投保人的目標與需要,為他們度身定制最合適及專業的建議,讓投保人得到最佳保障。 香港人壽保險從業員協會會長 鄭鏗源 |
日期 | 07/27/2020 |